孩子曾是个与世无争的代名词。接受,似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只要在能力范围内,父母几乎愿意倾其所有,为孩子铺就最好的成长道路。于是我们往往是羡慕他们的,羡慕他们做着看似最简单的工作:学习,无论是否尽职尽责都不愁吃穿;羡慕他们远离纷争,不管世事如何艰险,天塌下来,亦有父母排除万难……然而,做个孩子真的这么简单吗?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的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扮演好孩子的领路人?是分秒必争不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快乐为本,还他们无忧纯真?
6月10日晚,新安人才网学员俱乐部《做个孩子不容易》沙龙成功举行。安徽省知名心理专家、清华大学硕士、北京华夏心理特邀顾问林林老师就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诟病及如何正确传达爱等问题进行了解读。为现场学员们驱散了迷雾。
(大家参与热身活动)
沙龙一开始,林林老师就将学员们带回了四岁,通过一趟 “童年列车”,让已为人父母的学员去除杂念,重拾纯真。
在随后的沙龙中林林老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道出了亲子教育的误区,学员们也纷纷就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
(学员现场分享亲子迷思)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有一种冰激凌只有巧克力的才好吃……种种或无奈或搞笑的小事件均隐隐透出了家长的控制欲。孩子的生活被这样那样的“不可以”占据,孩子的人生由父母的主观臆断牵引。
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曾经流传这样一段话: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孩子于我们不是人生的复制更不为填补遗憾。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在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将来”一词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太多自由, 不要让家庭夺去他们最后的童真!沙龙最后,林林老师告诫家长们:停止你的焦虑,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福祉。